我們都知道一頭牛每天的排便量至少要20kg,那么200頭牛一年的產量至少要達到1500噸左右。再加上一頭牛每天排尿量有將近10kg的量,尿液通常跟糞便混合在一起,很難單獨清理,尿液單獨的無害化處理也是一個不小的工程。因此,在堆制牛糞有機肥料的過程中,常常將牛糞以及尿液混合堆制。這也導致了牛糞料堆的水分太大,難以升溫發(fā)酵。所以,在一般牛糞堆制有機肥時,都會添加大量的秸稈、殼糠、糟渣、餅粕等輔料,來解決牛糞尿中的含水率太高的問題。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,200頭牛的養(yǎng)牛場是怎么堆制牛糞有機肥料?
1、確定牛糞以及輔料的添加比例:一般情況下堆制牛糞有機肥料時,添加輔料的量一般會達到整體發(fā)酵數量的30%~50%,具體的添加量以混合之后牛糞料堆的含水率(50%~60%)為準。
2、將秸稈輔料粉碎備用:秸稈粉碎機可以粉碎水分45%以下的有機肥物料,適用范圍較廣。粉碎之后的秧藤、秸稈、高粱稈等莖度短,不會影響后期有機肥翻堆機翻拋作業(yè),同時可以擴大與空氣以及有益發(fā)酵菌劑的接觸面積,起到促進快速發(fā)酵的作用。
3、添加牛糞有機肥發(fā)酵菌劑:將粉碎機粉碎好的一部分輔料與發(fā)酵菌劑,借助臥式攪拌機攪拌均勻,然后鋪撒到待腐熟的牛糞料堆表面,然后插入一根0℃~100℃溫度計,靜置等待升溫發(fā)酵。
4、升溫翻堆:當溫度計顯示溫度大于45℃,并處于不斷升溫狀態(tài),借助牛糞有機肥翻堆機開始翻堆作業(yè)。此時翻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表面的有益發(fā)酵菌翻拌到內部,同時將氧氣帶入內部避免缺氧影響正常的腐熟進程。2~3天翻堆一次,具體的翻堆次數還要根據料堆內溫度的變化,堆肥溫度盡量控制在50℃~60℃為宜,此時有益發(fā)酵菌活性最 大,發(fā)酵速率也快。
5、靜置分解:當溫度下降至40℃以下,并處于緩慢降溫階段就需要停止翻拋作業(yè),靜置腐熟,等待分解成可被植物生長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有機質。腐熟完成的牛糞有機肥料顏色為咖啡色或黑色,沒有臭味并帶有淡淡的發(fā)酵香味,手握成團,一松即散。
6、二次粉碎:長時間的靜置腐熟,會導致結塊,太長的莖度即使腐熟徹 底也會具有一定的韌性,到了田間會影響幼苗的根系生長以及種子萌芽。